研討會議程~112.10.18更新
2023年10月27日議程
時間 |
議程內容 |
地點 |
||
09:00-09:30 |
研討會報到 |
教研大樓10F |
||
09:30-09:40 |
貴賓暨師長致詞 |
臺灣藝術大學 教研大樓10F 演講廳 |
||
09:40-11:40 |
專題演講引言 |
|||
專題演講:性別、展演與帝國的滋味 主持人:廖新田 |
||||
11:40-13:00 |
用餐時間 |
|||
13:00-14:30 (國際會議廳) |
主題:文化政策V.S地緣政治 |
|||
場次1 |
作者 |
主題 |
評論人 |
|
黃基成、賴憶婕 |
都市原住民與文化治理-以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原風踩街為例 |
劉俊裕 |
||
王佩鈴 |
永續發展下美術館空間轉變-以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空間重塑「光間」為例 |
顏亮一 |
||
陳怡如 |
城市博物館與公眾參與:以嘉義市立博物館為例 |
顏亮一 |
||
14:30-14:40 |
休息時間 |
|||
14:40-16:10 (國際會議廳) |
主題:從文化影響評估到數位人文 |
|||
場次2 |
作者 |
主題 |
評論人 |
|
鄭亦均 |
以玩家體驗為導向-探究魔獸世界虛實混成的文化衝擊 |
劉定綱 |
||
施登騰 |
維度與感知的轉向:因應空間轉譯技術的數位人文政策與思考 |
曹筱玥 |
||
施登騰、邱誌勇 |
數位時代的文化體驗:數位典藏中的真實替換現象 |
曹筱玥 |
||
16:10-16:20 |
休息時間 |
|||
16:20-17:50 (國際會議廳) |
主題:科技愛文化?數位、AI,與文化 |
|||
場次3 |
作者 |
主題 |
評論人 |
|
柯惠晴 |
價值化、工具化、娛樂化:臺灣文化科技政策的擴張路徑 |
施登騰 |
||
謝思盈、廖美惠 |
藝術作為一種照顧:從數位處方箋應用探討高齡服務 |
施登騰 |
||
林媛媛、江宗哲 |
AI 專案中的設計活動:從 STS 框架到以人為中心之設計目標的研究 |
陳逸淳 |
2023年10月28日議程
時間 |
議程內容 |
地點 |
||
09:00-09:30 |
研討會報到 |
教研大樓10F |
||
09:30-09:40 |
專題演講引言 |
臺灣藝術大學 教研大樓10F 國際會議廳 |
||
09:40-10:40 |
專題演講: Colliding worlds or new futures (碰撞的世界還是嶄新的未來) 主持人:賴瑛瑛 |
|||
10:40-11:00 |
休息時間 |
|||
11:00-12:00 (國際會議廳) |
主題: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 |
|||
場次4 |
作者 |
主題 |
評論人 |
|
鍾宛彤 |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之視聽媒體藝術評價機制 |
謝景岳 |
||
劉麗婷 |
從新南向政策之東南亞文化交流看中介組織的角色-以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Sea Plateaus」計畫為例 |
謝景岳 |
||
12:00-13:00 |
用餐時間 |
|||
13:00-14:30 (國際會議廳) |
主題:藝文節慶與設計治理 |
|||
場次5 |
作者 |
主題 |
評論人 |
|
林俊強 |
節慶活動的治理——以澳門拉丁城區幻彩大巡遊和澳門光影節為例 |
賴嘉玲 |
||
張琳英 |
從服務設計觀點談地方藝文節慶─以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新竹北埔展區為例 |
林冠文 |
||
郭唐菱 |
探索設計政策的跨域視角—以台灣經驗為例 |
林冠文 |
||
14:30-16:00 (國際會議廳) |
主題:後疫情:藝術零距離? |
|||
場次6 |
作者 |
主題 |
評論人 |
|
林敏賢、陳明秀 |
美術館線上展覽類型分析:以北美館、國美館、高美館為探究中心 |
林玟伶 |
||
歐蕙瑄 |
博物館的典藏資料開放與線上參與研究—以開放博物館為例 |
林玟伶 |
||
蕭詠妍 |
後疫情時代下Y世代對參與藝術博覽會方式之態度分析初探 |
黃海鳴 |
||
16:10-16:20 |
休息時間 |
|||
16:20-17:40 (國際會議廳) |
主題:數位科技時代的多元文化 |
|||
場次7 |
作者 |
主題 |
評論人 |
|
謝惠伃 |
以博物館為方法:常民記憶的保存與再現——以新富町文化市場「一口新富」常設展為例 |
林宜珍 |
||
陳淑如、游章雄 |
從故宮發行之NFT收藏品之動機與文化消費及魅力因子現象初探 |
林宜珍 |
||
簡子涵 |
數位文藝復興:藝術進駐移動性的詮釋轉向 |
董維琇 |
||
17:40-18:00 |
研討會總結 |
*舉辦單位保留彈性調整權力,最後版本以現場公告為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討會發表文章錄取公告~112.06.20更新
編號 |
作者姓名 |
題目 |
1 |
鍾○彤 |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之視聽媒體藝術評價機制 |
2 |
簡○涵 |
數位文藝復興:藝術進駐移動性的詮釋轉向 |
3 |
黃○聞 |
臺灣日治遺產保存與論述建構之研究:以新竹市影像博物館為例 |
4 |
林○強 |
節慶活動的治理關鍵——以澳門拉丁城區幻彩大巡遊和澳門光影節為例 |
5 |
柯○晴 |
價值化、工具化、娛樂化:臺灣文化科技政策的擴張路徑 |
6 |
謝○伃 |
以博物館為方法:常民記憶的保存與再現——以新富町文化市場常設展為例 |
7 |
黃○成 |
都市原住民與文化治理-以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原風踩街為例 |
8 |
陳○如 |
城市博物館與公眾參與:以嘉義市立博物館為例 |
9 |
林○賢 |
美術館線上展覽類型分析:以北美館、國美館、高美館為探究中心 |
10 |
施○騰 |
數位時代的文化體驗:數位典藏中的真實替換現象 |
11 |
鄭○均 |
以玩家體驗為導向-探究魔獸世界虛實混成的文化衝擊 |
12 |
蕭○妍 |
後疫情時代下Y世代對參觀藝術博覽會方式之態度分析初探 |
13 |
歐○瑄 |
博物館的典藏資料開放與線上參與研究—以開放博物館為例 |
14 |
張○之 |
藝術進駐計畫在藝術家職業發展及創作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之研究 |
15 |
古○薫 |
文化民主與文化政策:以全國文化會議為例 |
16 |
劉○芳 |
以啟動創意思考為核心的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以文化行政跨課程為例 |
17 |
張○英 |
從服務設計觀點談地方藝文節慶─以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新竹北埔展區為例 |
18 |
王○鈴 |
美術館空間照明永續設計:以高雄市立美術館「光間」為例 |
19 |
陳○如 |
從故宮發行之NFT收藏品之動機與文化消費及魅力因子現象初探 |
20 |
郭○菱 |
建構設計政策的跨域理論視角—以台灣發展經驗為個案研究 |
21 |
謝○盈 |
藝術作為一種照顧:從數位處方箋應用探討高齡服務 |
22 |
劉○婷 |
從新南向政策之東南亞文化交流看中介組織的角色-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Sea Plateaus」計畫 |
23 |
張○理 |
AI人工智慧在博物館知識庫的應用 |
24 |
盧○淇 |
Technology, Art and Compassion |
25 |
C○○ |
Arts with(out) a distance: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on online arts production in a post-pandemic Hong Kong |
26 |
錢○琳 |
科技藝術進駐及管理轉化之探究—以Arts@ITRI藝術家進駐工研院計畫為例 |
27 |
施○騰 |
維度與感知的轉向:因應空間轉譯技術的數位人文政策與思考 |
28 |
林○媛 |
AI 專案中的設計活動:從 STS 框架到以人為中心之設計目標的研究 |
評審委員:廖新田、劉俊裕、林冠文、林玟伶、林宜珍、李婉菁、鍾宛彤、鄭亦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文化的軌跡:藝術.管理.人工.智慧 Arts|Management|Artificial|Intelligence
國際學術研討會 徵稿啟事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會議日期:2023年10月27日(五)-28日(六)
*會議地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研大樓10樓國際會議廳及演講廳
年度主題
「文化的軌跡」國際學術研討會自2006年起開辦至今已逾17載,期間更是貫徹國內外學術交流、拓展臺灣與全球對話的目標,於近年已成為國內外重要的跨國學術平臺,同時不斷革新國內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的知識內涵與潮流。
去年我們針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期待指引全球一起行動,邁向永續,獲得熱烈的回響;而今年將延續往年的執行經驗,持續以全球趨勢展開對談,並將會議命名為「2023文化的軌跡:藝術.管理.人工.智慧-Arts|Management|Artificial|Intelligence」,旨在探討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如何因應數位人文與科技帶來的衝擊與其衍生的技術(諸如區塊鏈、人工智慧、5G網路、雲端資料庫、線上繪圖與音樂平台及App、ChatGPT、AR/VR…等),亦即文化科技的應用策略、回應或作法。
藝術(Art)原來普遍的意思是指各種不同的技術(Skill) 與人工(Artificial)之間,在原意上僅有一線之隔;而將人工昇華為創作,就成就為藝術家/工作者(Artist),在進行勞動的同時,透過智慧(Intelligence)將其精深,並進一步的進行管理(Management),在科技進步的現代,上述四者在藝術管理與文化領域該扮演什麼角色、勞動關係將如何轉變、城市治理與地緣政治如何革新、對於文化上衝擊為何?為本年的對話及探討重點。
關鍵字:城市治理、文化治理、文化政策、藝術勞動、藝術管理、文化科技、人工智慧
徵稿子題
子題一、文化政策V.S地緣政治
文化部在2018年推出藝術合作的南向政策—「多元新南向,文化心視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於2022年開始與澳洲駐台北辦事處合作「臺澳藝術交流夥伴計畫」,而文策院於2022年為全面協助臺灣文化內容產業推展亞洲市場,多元且深度地參與展會國際影視產業盛事之一的韓國釜山「亞洲內容暨電影市場展」(Asian Contents & Film Market)並與大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建立更廣泛的海外市場合作關係。近年台灣的文化政策發展已愈趨向地緣政治上的使力與梳理,也有所累積,但從一個曾經受美國壓力的電影「配額」方式而影響到的文化環境,到大量觀看「NETFLEX」上的韓劇、接受K-pop 入侵的現狀中,我們仍然需迫切尋找出台灣最真實而永續的地緣文化政策。
子題二、藝術管理中的女性
藝術界歷來由男性主導,不論是在藝術創作領域或是藝術管理皆然。藝術界女性平均收入比男性普遍來的低,高級管理階層等薪酬較高的職位,例如博物館館長,大都為男性擔任。此外,女性在承擔懷孕和育兒責任的情況下,經常面臨工作與生活平衡方面的困境,也因此導致男女任用的不平等,制度上缺乏對於女性勞動者的保障。再者,就其他勞動者而言,低薪資、工時過長、業務繁重是藝術管理職務常態。藝術機構以工作者對藝術的熱愛做為號召,工作者在職場往往負荷龐大的業務量,付出和所得並不相符,勞動著的工作福利和工作環境安全經常被忽略。
在藝術管理領域落實性別和勞動平等仍需各方努力,制度面必需採取具體措施,結構面上亦需針對各項議題予以關注探討,一個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藝術世界是藝術管理需要營造的。
子題三、從文化影響評估到數位人文
在當代數位及網路技術蓬勃發展的環境裡,各項數位技術及數位人文的發展,諸如5G、人工智慧(AI)、區塊鏈、虛擬私人網路(VPN)、雲端資料庫運用、虛擬與擴增實境(VR、AR、XR)技術,在有助於文化、藝術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同時,亦產生有關價值定位、版權保護、市場競爭、文化衝擊等現象產生。致使文化影響的評估,不應僅存在於實體的建設上,在數位化的虛擬世界中,文化影響評估應佔有什麼樣的地位?數位科技的即時性與普及性之快速崛起,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及溝通方式,文化政策及藝術管理的發展將如何與之因應?藝術及文化產業是否會因此而產生新的市場競爭模式,或者是被數位科技取代?
因應數位科技發展的潮流,如何將其作為方法,凸顯「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是目前當代社會重要的課題之一。
子題四、科技愛文化?數位、AI,與文化
在數位科技的發展脈絡中,數位化及AI人工智慧及於近年快速崛起, 如ChatGPT、繪圖網站、大數據、元宇宙等科技技術,皆如雨後春筍般的使文化科技嶄露頭角,而衍生興起的聲浪是各式「人」的工作、智慧及經驗將被AI人工智慧所取代;然在藝術與文化的領域中,人的創意及創新性所帶來的創造力、技巧及專業知識、美感、適應性、靈活性、敏銳度與組織及領導等特質,是否能真的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又抑或是運用其作為工具?
面對衝擊,我們可以將衝擊轉化成各式前所未有的機會;我們如何展現藝術家、藝術與文化管理(或相關從工作者)的不可取代性,並以人工智慧加乘藝術創作、市場、實作、研究、管理等面向的發展,為未來持續探討的重點與趨勢,並從中挖掘新的經驗與方法,共創嶄新的藝術與文化形態。
子題五、後疫情:藝術零距離?
隔離政策嚴格的防疫期間,藝術家的展演(特別是表演藝術類)機會幾乎為零。如此隔離中的醞釀後,後疫情時代出現了大量的藝術活動因著:1.被延後需執行的專案;2.新補助(因疫情而成立的補助等);3.因應疫情所改變的全球情境(包含線上工具的大量應用),而引導啟發的新創作等,加上迎面而來的元宇宙、AI相關的趨勢探討與應用,藝術的呈現在策展或製作幾乎進入了一個始料未及的新世代—「後疫情時代」。策展人、研究者、藝術家如何面對這個多元衝擊綻放出精粹的成果,在本研討會中希望獲得與會者精闢的對話。
子題六、藝文節慶與設計治理
臺灣是具文化多樣性特質的寶島,近年來地方的藝文節慶及設計展會蓬勃發展,帶動了文化與藝術行業的良性競爭、觀眾及消費者需求的增加、傳統文化的轉型及城市形象的提升;然在藝文節慶中,設計為其中的重要成員之一,從視覺、舞/展台、聲光、宣傳等方面皆影響參加者的主客觀感受,兩者加乘亦可帶動城市經濟、觀光與文化價值的提升。
透過設計的治理,從藝文節慶的規劃、管理、評估至決策的過程,除確保藝文節慶文化價值外,亦可促使不同設計領域的協作並共同與文化藝術產業進行對話。藝文節慶與設計治理,不僅是相輔相成地共同發展,更是未來城市治理的關鍵元素之一;從兩者之間溝通、對話到實踐的過程之中,將影響一個城市的產業、文化、市場、建設、經濟、觀光等治理要素,除應促成更多方、多樣性的對話外,亦是當下藝術文化與設計產業的重要研究議題之一。
子題七、其他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相關議題
藝術管理與文化隨著時代滾動不斷產生變化。各領域的藝術管理與實踐、文化治理、文化政策、文化民主、文化外交、網絡治理、國際文化交流、新數位文化科技媒體、藝文勞動條件、企業的文化社會影響力等相關議題,皆歡迎投稿。
投稿說明
1、 本研討會接受中文及英文稿件,並統一採線上報名方式,報名網址為:https://forms.gle/v8R8jV1492Yhp3Pq6。
2、 論文摘要建議包括:問題意識或重要性、研究方法或設計、研究發現、預期結論或建議之說明、關鍵詞(不超過五個)。中文摘要以300-500字為原則,英文摘要以300 字為原則。
3、 審查方式:
(一)由本籌備小組送請相關學者專家進行論文摘要審查。
(二)為鼓勵國內外博、碩士研究生踴躍參與發表,本研討會將獨立進行研究生摘要審查,並保留一定比例之博、碩士研究生論文發表篇數。
(三)審查結果將於2023年6月20日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網站公告,並以電子郵件通知投稿者。
4、 論文摘要截止日:即日起至2023年5月30日止。
5、 論文全文截止日:
(一)論文摘要通過審查者,應於2023年09月04日前繳交論文全文電子檔,否則不排入議程。
(二)與會論文得以中文或英文撰寫,論文字數中文以10,000至15,000字為原則,英文以8,000至10,000 字為原則。論文格式參考APA格式。
(三)論文全文不得為已出版者,文責自負。本會不額外提供稿酬。
6、 論文公開及出版:錄取之論文摘要電子檔將置於本研討會議程網站。本會印製之會議論文集紙本僅提供主持人及評論人索取。論文全文電子檔,將依發表人意願上載至會議網站。
7、 聯絡人:
會議籌備小組張小姐,電話:02-22722181Ext.2701
電子信箱:amcpntua@gmail.com
8、 相關網址: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官網https://acpm.ntua.edu.tw/web/index/index.jsp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ACPM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