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5【113-1學期】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大事紀

113學年度第1學期大事紀:113/08/01114/01/31


日期或期間

主要參與人之職銜姓名

地點

主題

活動摘要記事

113/08/28

劉俊裕、博士生王薌君、碩士生陳曼均、李珮瑀、簡子涵、謝惠伃

義大利Lecce

【競賽榮譽】國科會「國內專家學者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國內研究生出席國際學術會議」補助

本所師生劉俊裕、王薌君、陳曼均、李珮瑀、簡子涵、謝惠伃,前往ENCATC 2024 年會發表,獲國科會「國內專家學者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國內研究生出席國際學術會議」補助

113/09/18-09/20

劉俊裕、博士生王薌君、碩士生陳曼均、李珮瑀、簡子涵、謝惠伃

義大利Lecce

【學術交流】ENCATC 2024 年會

本所師生劉俊裕、王薌君、陳曼均、李珮瑀、簡子涵、謝惠伃,前往ENCATC 2024 年會,進行多篇研究論文發表。

113/09/19

殷寶寧、畢業校友洪達媛(105級碩士)、藝政所實習學生

藝政所

【講座研討】學長姐

實習經驗分享

本所師生殷寶寧所長邀請畢業校友洪達媛於藝文機構實習課堂分享藝文職場經驗,共同探討學術經驗在實際職場當中的實踐,以及藝文職場經驗當中,如何跨領域中培養專長。

她也分享到熱忱與學習能力對於藝文職場的重要性,在不同工作當中,將能成為實力和養分,並分享藝文工作的觀察與反思。

113/9/27

劉俊裕、殷寶寧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競賽榮譽】112學年度第2學期 優良教師

本所劉俊裕教授、殷寶寧教授榮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112學年度第2學期 優良教師(教學用心經學生反映評量成績優良)

113/9/23

113/10/5

113/10/14

林玟伶、參與計畫案本校學生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共創空間

【專案計劃】「藝術社會的影響力—在大學實踐社會參與藝術計畫」青銀共創工作坊

本計畫思考社會邁向超高齡,藝術的角色已不僅限於美學表達,更成為促進社區共融及提升福祉的重要媒介。三場工作坊邀請藝術家張書婷和樂齡夥伴與同學探索「記憶」大小事,再一起創作在地記憶,並於後續由臺藝大青年策展團隊將作品轉化為實體展覽。

113/10/17

殷寶寧、畢業校友繆子琳(105級碩士)、藝政所實習學生

藝政所

【講座研討】學長姐

實習經驗分享

本所師生殷寶寧所長邀請畢業校友繆子琳於藝文機構實習課堂分享藝文職場經驗,共同探討學術經驗與職場經驗對照的反思。

她分享到從實習經驗中汲取的探索能力與創意培養,對於職場生涯影響,並且對於藝文工作者必要能力與環境探究,最後回歸探討「溝通」能力與適應學習力在職場當中的重要性。

113/11/7

殷寶寧、畢業校友黃皓天(102級碩士)、藝政所實習學生

藝政所

【講座研討】學長姐

實習經驗分享

本所師生殷寶寧所長邀請畢業校友黃皓天於藝文機構實習課堂分享藝文職場經驗,共同探討學術經驗與職場經驗對照的反思。

他分享在名人故居職場經驗當中長年紮實地自我學習與實踐,並從實習經驗中汲取的探索能力與創意培養。也分享到對於藝文工作者必要能力與環境探究,最後回歸探討藝文機構與單位之間不同環境的特質,以及與地方交往的多元面向。

113/11/12-11/17

林玟伶、參與計畫案本校學生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研大樓B1F大漢藝廊

【專案計劃】「世代間的玩藝 - 青銀共創成果展」

本次展覽緣起於本所林玟伶老師帶領學生執行的「藝術的社會影響力—在大學實踐社會參與藝術計畫」,以「玩」為隱喻呈現青銀共創的過程。計畫中藝術家張書婷老師攜手6位臺藝大學生和6位樂齡夥伴,以撕貼藝術記錄回憶,帶來充滿自由與實驗精神的作品,透過色紙的拼貼,12位創作者的故事在此交織,呈現跨世代對話。

113/11/14

西尾美也、藝政所全體師生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研大樓303

【講座研討】時尚作為社區博物館

演講邀請東京藝術大學副教授、藝術家西尾美也,他的創作以服裝及縫製為媒介,藉作品探討文化和身份符號,並展現出跨文化交流的深層意涵。

此次國際專題演講中,西尾老師分享他以「時尚作為社區博物館」概念所發起的兩項創作計畫:《縫製社區》以及《Pubrobe》,帶領聽眾探索如何透過時尚作為參與式藝術的方法,實現與社區的互動與連結

113/11/15-11/16

藝政所全體師生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研大樓10F國際會議廳、演講廳

【學術交流】2024年文化的軌跡 - 文化價值的辯證:對話與實踐 - Dialectics of Cultural Values: Dialogue and Practice 國際學術研討會

「文化的軌跡」國際學術研討會自2006年起開辦至今已逾18載,今年的研討會從八個子題出發,並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演講與圓桌論壇交流,探討在諸多文化價值的辯證過程中,如何藉由對話與實踐,重新思索文化政策與治理之脈絡與軌跡,探索在社會中的文化永續,並藉此引發社會共鳴

113/11/18

殷寶寧

臺北市

【專案計劃】殷寶寧所長書籍出版-走出閨閣:再探陳進之藝術實踐

全書以6個篇章探究畫家陳進生命經驗,觀察其創作歷程的軌跡變遷,試著解析其不同階段作品再現的價值與意涵,包含戰前陳進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藝術創作、統治結束時期,再到戰後正統國畫之爭對藝術家創作心靈的衝擊,以及步入家庭後生命的變化。書中亦聚焦博物館、美術館的女性主義藝術行動策展,探討以機構展覽重新詮釋藝術家與作品,進而促成社會變革、成就公共價值。

113/11/21

殷寶寧、畢業校友陳怡均(108級碩士生)、藝政所實習學生

藝政所

【講座研討】學長姐

實習經驗分享

本所師生殷寶寧所長邀請畢業校友陳怡均於藝文機構實習課堂分享藝文職場經驗,共同探討學術經驗與職場經驗對照的反思。

她以「政府中的文化行政在幹嘛?」為題,分享在政府單位內文化工作者的經驗,探討在文化工作者身上常見「邊學習邊實踐」的能力,也常常在藝文工作當中,面對壓力和挑戰的應對方法,最後也分享當今職場中自我管理、課題分離的重要性。

113/12/05

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

【學術交流】「藝議份子.限時招募」臺藝大藝政所開放日

活動由碩一研究生進行階段性研究發表,並由所上四位教授擔任發表評論人,給予同學們寶貴的建議與回饋,並說明了研究形成時要思考的重點與可用方法,此外也邀請在學的碩博士班學長姐分享就學與藝文工作的經驗,讓對加入藝政所有興趣的人有所了解。

113/12/06

廖新田

臺北市

【專案計劃】廖新田教授書籍出版-氣韻生動與現代性

本書為一本企圖為「東方」抽象繪畫及現代氣韻美學立論的十年著作,闡明「氣韻生動」的創作美學並未凋零,而是不斷與現代「藝義」合體,變幻出新的身形,並強調現代藝術思維對氣韻美學的詮釋力。

113/12/18

黃俊銘、藝政所博班師生

藝政所

【講座研討】

博班專題演講:

社會學家如何研究藝術?理論方法,與謎題對話

演講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歐洲社會學學會(ESA)文化社會學分會理事會理事黃俊銘,同時也是台灣藝術與文化社會學學會(TASSC)及文化研究學會(CSA)理事。研究重點為文化社會學、音樂社會學(流行音樂與藝術音樂)、民族主義與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中國、媒體研究與社會理論。近期研究探討台灣流行文化對政治上有爭議的兩岸關係之影響,並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進行田野調查。

此次專題演講中,黃老師介紹社會學研究藝術的理論與方法,包括古典傳統與當前趨勢。並且將會從學術、研究田野、過去在傳媒及近期工作等經驗世界為基礎,探討社會學可以為藝術帶來的新視野、翻新議題,以及更新測量工作。

113/12/26

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

【講座研討】藝難忘:所友回老家曁期末大會

所學會於學期尾聲回顧分享今年度舉行的各項活動,並邀請全體師生與畢業校友團聚交流近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