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30【111-2學期】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大事紀

111學年度第2學期大事紀:112/02/01112/07/31

日期或期間

主要參與人之職銜姓名

地點

主題

活動摘要記事

112/2/24

林玟伶、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簡報室

【講座研討】博物館觀眾研究⼯作坊(1)

本次博物館觀眾研究⼯作坊第⼀週的課程,林玟伶老師介紹了接下來三 週的課程⼤綱,並了解每位參與同學的背景、參與課程的原因與研究興趣, 接著則進入本週的主題:觀眾研究的導論,以及觀眾的動機與障礙研究。透過本週的課程,使學⽣們了解觀眾研究的⽬的、重要性、學術發展歷程,以 及觀眾參觀博物館的動機、障礙。課程最後,老師邀請⼤家本週回去思考若 要做⼀項觀眾研究,⼤家想要做什麼主題,並於下週課程前繳交⼀⾴的⼤綱。

112/3/03

林玟伶、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簡報室

【講座研討】博物館觀眾研究⼯作坊(2)

本次博物館觀眾研究⼯作坊第⼆週的課程,內容主要為介紹各種研究⽅法(如實驗法、內容分析法、調查法、觀察法、深度訪談法、焦點團體訪談法等)與其優缺點,並介紹滿意度相關研究、PZB Model服務品質模型、IPA研究、問卷調查的流程以及進⾏問卷設計時必須注意的各項細節。課程最後,老師邀請⼤家回去以上週作業提出的觀眾研究計畫,練習設計⼀份問卷。課後老師亦與各位同學個別討論上週作業所提的觀眾研究計畫。

112/03/10

林玟伶、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簡報室

【講座研討】博物館觀眾研究⼯作坊(3)

本次博物館觀眾研究⼯作坊第三週的課程,內容主要分兩部分,前半段課程介紹了如何進⾏質性與量化資料分析。量化研究⽅⾯,老師介紹各種抽 樣⽅式、問卷發放流程,以及問卷回收後的分析⽅式。質性研究⽅⾯,則分 享⼀些訪談技巧,以及說明如何整理與分析逐字稿。後半段課程則介紹了情緒在博物館的作⽤,以及⼀些博物館觀眾情感參與的相關研究。下課時老師也和同學們個別討論上週的問卷作業可以改進的部分。

112/3/13

王雅璇、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簡報室

【講座研討】跨域創新・館藏動能:博物館文創產品之機制與實務分享

本次活動邀請國立歷史博物館文創組研究人員王雅璇,與同學分享博物館教育推廣的不同面向。以往博物館在教育推廣上多半以實踐「教育」功能為主軸,舉辦相關的系列活動,然而隨著世代變遷,如何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融入觀者的生活,使博物館的典藏不再只是被觀賞的「古物」,而是能與大眾產生更多的互動。以文創作為推廣的手法,雅璇研究員與同學分享史博館曾與業界合作的個案,其中包含與美妝品牌、誠品書點等不同行業的合作案例。最後開放學生問答的環節,一同討論博物館文創商品會遇到的限制與實務上的心得。

112/3/29

雷逸婷、藝政所全體師生

台北市立美術館

【講座研討】北美館特展

1.      藝文機構的實務經驗分享:展覽的承辦經驗(台北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版畫雙年展等)。

2.      1983-1994 展覽資料庫》的建置與運用方法,資料庫上線後歡迎同學參與使用與測試。

提問與交流:當展覽出現爭議時(如:狂八零),館舍如何做危機處理、北美館組織編制改制的過程(教育推廣組改制為教育服務組、公關組獨立等)、志工組織的培訓與管理機制、國際合作、研究生/實習生如何取得與館內人員訪談或實習的機會等。

112/3/31

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

【系所評鑑】本所通過「111年度大專校院委託辦理品質保證認可(系所評鑑)

本所通過「111年度大專校院委託辦理品質保證認可(系所評鑑)」六年效期。品質保證認可品保項目之設計,主要依據「落實學習本位,型塑品保文化」之理念,並參酌國內外評鑑實務,結合品質保證循環圈之計畫(P)、執行(D)、檢核(C)、行動(A)概念,協助系所檢視在系所發展、經營及改善,教師與教學,以及學生與學習三大面向之作法與成果。

112/4/10

謝仕淵、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簡報室

【講座研討】地方知識、常民記憶與博物館

本次講座邀請到蔚龍藝術有限公司的王玉齡董事長,與藝政所的同學分享在藝術管理領域的多年經歷,其中包含地景藝術節、主題式展覽及公共藝術等的專案籌劃。同時以自身的故事為案例,分享跨領域在藝術管理領域上的優勢,以及經營藝術管理專案時所需要注意的細節及可能遇到的狀況,讓同學們除了看到藝術之於社會的多元可能之外,也同時了解到實務操作時所會面臨到的狀況。最後老師也回答了同學們對於藝術管理的各種提問,包含地景藝術的選址過程及公共藝術的教育性等等。

112/4/12

蘇瑤華、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簡報室

【講座研討】藝術家的合作與經營

本日邀請到視盟的常務理事蘇瑤華老師,為同學講解與藝術家的合作與經營。在講座之前也有收集各個同學感興趣並與主題相關的問題,並在講座的過程中解答與分享。透過解說,讓同學更了解與藝術家合作時的技巧與如何看待藝術與藝術家的角度,以及藝術行政工作實際上的事務,藉此機會讓同學更深入了解藝術行政工作。

112/4/13

蘇振明、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簡報室

【講座研討】臺灣美術史

蘇振明教授為臺灣美術史、兒童美術教育研究學者,本次演講從臺北市立大學前身(台北師範學校、北市師院)校友開始說起,介紹日治時期臺灣美術重要藝術家,如倪蔣懷、劉錦堂、黃土水、陳澄波、郭柏川、王白淵、李梅樹、廖繼春、陳植棋、李澤藩、李石樵等人。並從臺灣地圖、建築、藝術教育等不同角度切入,觀察生活環境空間,講述臺灣歷史與美術發展。

112/4/18

張譽騰、藝政所全體師生

Google meet

【講座研討】古根漢美術館的營運模式:藝術管理與跨國合作

張譽騰老師先從各國博物館定義切入,再論及美國博物館的商業模式,並列舉了國際間諜博物館、性博物館兩個案例。美國非營利博物館和台灣博物館生態大不相同。在美國,博物館財源絕大比例仰賴自籌;而台灣博物館收入來源多仰賴政府,在行政官僚體系下,久而久之易產生僵化,也少有創新及募款意識,或許可以仰賴未來相關從業人員對於體制有所小小的衝撞,繼而有所創新。美國是一個從零到一,敢於創新的國家,博物館負責人皆由各種審核及競爭制度下選拔出來,有一定的募款意識與營運能力。總結,博物館雖然為非營利機構,但也要追求利潤,保持一定的營收,才能支持使命,創造博物館與社會大眾雙贏的局面。

 

112/4/19

陳德齡、李智仁、藝政所全體師生

國家影視聽中心

【講座研討】從國家影視聽中⼼談⽂化內容政策與⽣態

本次參訪國家電影及視聽⽂化中⼼分為兩部分。第⼀部分由中⼼執⾏長李智仁主講,從影視聽中⼼的經驗談⽂化內容的政策與⽣態,講述中⼼⾏政法⼈化後的營運⽅向、品牌定位、現階段規劃等。最後開放同學問答,執⾏長與副執⾏長接替回覆同學的疑問。第⼆部分由副執⾏長陳德齡帶領同學參觀中⼼的空間與設備,主要介紹圖書館的影像、電⼦、紙本等不同類型的研究資源,未來同學若擬定在進⾏相關領域的研究,中⼼將會是很好的資源提供處。

112/4/21

袁緒文、藝政所全體師生

國立台灣博物館

【講座研討】世紀對話台博

袁緒文老師細數策展過程面對的問題與解決方式,例如與印尼辦事處等單位溝通,反覆確認古物及文件的正確名稱,並考量讓國人了解看似熟悉卻陌生的文化,抽出新南向國家文化裡與台灣共通的元素,特別是在祭祀文化裡,供俸的神祉,透過展示搭配影像的呈現,再加上緒文老師生動的解說,讓大家深受啟發。

112/4/24

潘襎、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簡報室

【講座研討】幸福的美術館—從台南市美術館到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的

品牌行銷

亞洲現代美術館長潘襎帶來其於博物館實務經歷的心路歷程,從其留學時期所接受的文化涵養,來到論及美術館如何從服務、飲食、展覽等各層面,去創造一個幸福的場域,強調服務品質的重要,及從文化觀光的角度將底盤擴大。其次,也談到美術館有將近99%都是非藝文愛好者,非只為了1%愛好者做展覽,所有涉及的構面都要全部動員,才能品牌行銷。最後也論及美術館要擔任社會發展的角色,服務高齡觀眾,也透過藝術讓失智者症狀或情緒有所緩解。最終,我們可以看到館長從在地土地、歷史、文化出發,並對美術館的前世今生等任何相關事務,去進行爬梳與了解。講座也從一開始建議我們需把感覺打開去感受周遭,而非僅僅從書中建構知識,來到強調論述能力的重要性。最後結語以「作本色人,說根柢話,幹近情事」作為勉勵。

112/4/24

林玟伶、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簡報室

【講座研討】博物館教育—學習者特性與教育理論

本次課程內容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先是介紹博物館教育的發展演進與 脈絡,接著說明博物館教育的核⼼由教育轉向學習的過程,最後則介紹不同 取徑的學習理論、不同年齡觀眾的學習特性,以及建構主義在博物館的應⽤。課程中老師也讓同學們針對課程內容進⾏討論與分享,並詢問各位同學 對於博物館教育這個領域的想法與所關注的⾯向,將作為下次課程內容的參考。

112/4/25

溫家瑋、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簡報室

【講座研討】藝術管理與科技應用

講題分為三個主題,分別為:

1. 科技:Web3世界和NFT本質

2. 應用:EchoX – NFT創造實體與虛擬之間的共鳴

3. 藝術管理:跨域策展實務經驗案例分享。

首先講者先簡單介紹Web123的差別,也介紹NFT非同值化代幣的大事紀與可用低成本保證作品獨特性的本質。再來是EchoX的定位與應用,隨後帶入3個實務案例,分別是:可以吃的NFT、可以換的NFT、可以玩的NFT

112/5/4

吳岱融、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簡報室

【講座研討】從「義家藝館」談女性主義立場論與教學法

吳岱融教授本次演講主題為:從「義家藝館」談女性主義立場論與教學法。「義家藝館」計畫起源於北藝大藝教所師生之跨領域課程,與臺北榮譽國民之家中的12位韓戰反共義士進行之田野研究與藝術社會實踐。此計畫已進行10年,透過生態博物館與教育性策展的路徑,歷經三個階段:闢徑與勘測(前置研究);植樁與倡議(架構成型);賦權、培力與藝術書寫,經過疫情、時空等種種考驗,吳教授分享身體力行帶領藝術家教師進行藝述實踐的精彩過程。

112/5/12

城菁汝、藝政所全體師生

國圖Openlab

【講座研討】國圖Openlab

本次參訪由Open Lab館員們為我們介紹Open Lab的空間與所提供的服 務,並體驗了3D列印、胸章DIY、電動縫紉機、星際直播攝影棚、團練室 等。城菁汝編輯也為我們介紹了國家圖書館的「南館互動展⽰研發計畫」、分齡分眾服務,並帶我們實際體驗專為兒童、親⼦設計的互動展⽰服務「愛上圖書館」。透過本次參訪,使我們了解了國家圖書館多元的服務,也認知到國圖不再只提供圖書閱覽的服務,也有不少多媒體的資源與設備提供⺠眾探索、體驗與學習,圖書館也將需要愈來愈多博物館、科技、創意等跨領域的⼈才。

112/5/29

城菁汝、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簡報室

【講座研討】從inputoutput-從典藏管理價值到數位展示轉譯

城菁汝編輯以兩個自身經手的數位展示個案,與同學們介紹如何將圖書館既有的圖書資源與知識,轉化成多媒體的呈現方式。第一個案例是與中正高中合作的「憶起去上學互動展」,此展的製作串連起台北不同學校的學生一同製作,轉譯國圖臺灣記憶系統內的典藏資料,成為學生學習「學校歷史」的最佳教案。另一個個案是親子讀本互動裝置,透過與廠商的共同發想,將臺灣作家撰寫的繪本內容,轉化成兒童的互動小遊戲,進而使孩童在操作過程中更貼近圖書館。

 

112/6/1

柯惠晴、藝政所全體師生

藝政所簡報室

【講座研討】你才賽伯格!你全家都賽伯格!混雜身體的理想國即將到來?

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的柯惠晴副研究員,是工研院藝術科技實驗室、2017全國文化會議、2018文化政策白皮書,以及國家文化科技綱領的幕後推手。本次演講主題圍繞著賽伯格(cyborg)概念,探討賽伯格對文化藝術領域的啟發和挑戰。講者藉著討論賽伯格的起源、發展和後人類主義觀點,提出對於賽伯格在未來文化藝術領域的理解與展望,同時鼓勵聽者思考藝術、文化和科技之間的關係。

112/6/24

臺博館教育推廣人員、藝政所全體師生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

【講座研討】博物館回春術 人像攝影工作坊

臺博館 #鐵道部園區 有著數不盡的美麗風景,來訪過的朋友,相信建築的美應該占了不少記憶體容量!

還曾有電影及國際巨星音樂錄影帶來此取景!園區裡的廳舍、食堂、八角樓、電源室、工務室、防空洞等6座建物,以及臺北工場、清代機器局遺構等2座市定古蹟,具重要的歷史價值與時代意義,大家是否都走訪過了呢?

現在由專業攝影團隊講師帶領,透過 #建築 與 #人像攝影技巧 教學及實作拍攝練習,在練習取景的同時,也帶大家進一步細看百年古蹟的細節,於鐵道部園區進行人像攝影體驗(含專屬形象照沖洗服務),歡迎來接觸臺灣歷史記憶,也為自己的青春留下不同的見證與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