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怡萫 圖/陳翊綾
目前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的博士生陳翊綾,同時是一位具有四年資歷的國會助理。專訪這天,首次與翊綾深度交談,親切優雅的她毫無距離感,聽她那清晰悅耳的口吻,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每當述及印象深刻的工作經驗與心中感觸之時,翊綾真切而堅定的神情,最能讓人深刻感受到她對理想的專一與無限熱忱。
本著初衷成為斜槓青年,為民服務實踐社會正義
大學時期主修休閒事業管理,畢業後本著身為客家人的鄉土意識,攻讀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研究所。翊綾首度踏入職場是從事知名飯店的人力資源管理,然而待在一成不變的工作環境愈久,心中那親近土地、回饋社會的渴望便更加蠢蠢欲動。「那段時間心裡開始感到莫名的空虛,當時好想為社會做些什麼,總覺得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翊綾毅然辭去穩定的工作,決定跟著自己的心走,返鄉成為一名青年小農。此外,翊綾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經營咖啡店,同時創辦地方雜誌,成為一個能為在地居民發聲的友善平臺。此時她全心投入在地關懷,致力關注當地議題,積極參與地方公眾事務。
職涯當中的這段急轉彎,造就翊綾成為一位名符其實的斜槓青年,也悄悄拉開了她進入政治領域的序幕。為社群服務的工作過程當中,翊綾於輾轉的機緣下成為現所任職的國會助理,主要職責包含法條修訂、預算編列,以及最重要的公眾服務。而作為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溝通橋樑,不時也會陷入雙方難以相互理解的重重困境,此時必須在鞏固立場的原則下,透過適切的協商,促進彼此達成共識,方能有效回應地方真正的需求。翊綾為自己確立了在工作上最基本的原則:「以實現公共利益為核心價值,並且在實現的過程當中,如果標準是六十分,自己必須做到八十分,甚至更好。」
學涯與職場彼此助長,理論與實務相互印證
2017年12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客家基本法》修正案,正式將客語列為國家語言。為求該法更為有效的落實,客家委員會與苗栗縣議會合作推動客語的通行,針對客語質詢提供同步口譯且成效良好,使其成為全國第一個通行客語的縣市會議。這是翊綾與工作團隊努力多時的卓越成就,也作為她以滿腔的鄉土情懷與社會責任,具體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於實際工作場域的最佳見證。「對於一個族群來說,母語是最初的根,也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路徑。」那些瀕臨消失的語言,若能透過制度加以保存,其所承載的文化價值,也將隨之永續。訪談中的此時此刻,翊綾炯炯的眼神,正在閃閃發亮。
提及博士班的課程,翊綾發現,許多過去在職場上無法理解的事情,總能在教授的論述或課堂上的討論當中瞬間頓悟,同時也有助於地方議題的省思和發想,尤其對於公共領域辨析能力的培養更是不可或缺。例如翊綾開始思考,如何能將大型博物館的經營模式,調適性的應用於非都會區的文化館舍?除了需要考量城鄉與階級差距,尚須顧及兩者之間思維模式的落差。藉由專業課程,可以更加瞭解如何以多元的觀點審視,透過努力的對話及理性的辯證,在開放的公共領域取得認同,並且將理想具體實踐在政策當中。她再次強調:「所有行動的前提,都必須基於公共利益,而不能只為個人或特定群體的私利而已。」
莫忘初衷,勇者無敵
其實有時候也會疲於周旋各界的勞倦與奔波,偶爾也不禁問起自己究竟為了什麼工作?又為了什麼學習?然而每當懷疑人生之際,心裡那實踐社會正義的初心,總能為翊綾注入再次振作起來的正面能量,這也是她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真理。翊綾認為,藝政所是一處多元發展的學習場域,豐碩的資源足夠提供最佳的指引,然而最重要的是,翊綾懇切的說,「必須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勇敢的去追求心中那個『真理』。永遠別忘了自己的初衷,始終要記得勇敢追夢!」
發表於2019 年 12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