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1【國際學術論壇發表初心者的do’s and don’ts 上集】 2018 ENCATC歐洲文化管理與文化政策大會

 

 

文、圖/李珮綺     影片來源/ENCATC

      如果說研究生涯好比一場手機遊戲,論文是最終的大boss,那在2018 ENCATC歐洲文化管理與文化政策大會的學術發表就是在角色進化、升等裝備前最大的怪。

 

      在旅程的一開始,貼心的空姐們擔心乘客們餓著,每三個小時就喚醒乘客進食「飛機餐」。俗話說,吃飯皇帝大,於是我們吃飽睏,睏飽吃,在經歷13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時間後,帶著一雙雙水腫的雙腿與滿滿微波食品的肚皮,橫跨了東半球降落到西半球的陌生國度,這是我第一次踏足歐洲的土地。一行人走走停停,一路從維也納乘著火車,沿著多瑙河的美麗景色行進,順行河岸走訪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吸血鬼的故鄉布拉索夫,前往會議城市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勒加斯特。 

 

      在劉老師的帶領下,子琳與我成為青年研究者論壇中,最新、最年輕、飄散著濃濃菜味的初生之犢。在SESSION I : WE ALL STARTED FROM THERE的場次中,我們各自發表已經努力一段時間的研究主題,並且從一個初入學術領域的研究者角度來分享各自在不論是研究中、未來規劃與學術環境上所面臨的困境。發表時間約莫10分鐘,在不長的時間內只能簡單摘要分享,但在體感上,短短十分鐘對我來說也是漫長。面對來自各國的學者專家,使用非母語發表自己論文主張是十分令人緊張的事情,而我們在事前能做的只有把論文、簡報與講稿練習的滾瓜爛熟,並請老師協助修正用字遣詞上不夠清楚的與內容上需要被強調部分。

 

 

 

      在發表過後,由資深的研究學者來給予我們意見與問題,第一場次分別是紐約大學的Richard Maloney教授以及歐洲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Valentina Montalto研究員。兩位學者皆分別給予我們許多研究上的建議,除了研究主題本身,還包含了面對自己研究的心態調整等心理層面的討論。整場會議中Q&A的階段確實是最刺激的部分,我記得當時的自己像是一塊海綿,一心想滿滿吸取來自不同溫度水域的知識與建議,卻在如何表達自己想說的話、如何捍衛自己的研究立場回應疑問的時候卡關了。或許是經驗不足的緣故以至於沒料想到對方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內容,也可能是自己的英語程度還不足以快速的理解厚重的學術問題並即席進行回應,指導教授跟我說:「在這種場合,你是沒時間思考的,你必須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讓自己可以直覺性的知道該如何回應這些問題。」我在簡要又遲鈍的回應後,人生第一次的國際學術論壇發表算是成就達成了。

 

 

 

      在青年論壇接下來的兩個場次中,分別是由博士班研究生以及ENCATC研究獎入圍者進行分享,從中可以看見位處不同階段的研究者面臨的問題以及發展的層次的不同,同時也發現自己雖然踏足在離學術界核心很遠的初步階段,卻也算是進入了這個圈子搖搖擺擺的遊走在邊緣。會議結束後,不論是在走在路上或是餐會中,總會有一些與會者熱情的與我們分享他對於我們研究主題的看法與並給予彼此鼓勵。收到最多的回饋是驚訝於我們目前還是碩士學生這件事情,雖然台灣對於碩士學位論文的要求程度較高這件事早就不是新聞,的確是需要花較多時間與心力來完成,但在真正走進國際場中,才能藉由真實的反應來感受到這件事情。

 

      我想,與各國資深的研究者一同濟身在國際學術會議,除了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之外,更能夠看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發現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也只有在走上更大的舞台與國際研究者面對面才能真正把眼界放遠。至於在發現自己的不足之後,如何面對它並解決它?除了來自旁人心理上的支持與肯定,我認為瞭解自己的優勢也是鞏固自己信心的方式。所謂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除了偶爾給自己一些挑戰、越級打怪的機會,最後,如何滿血復活,如何安撫自己的心並長出堅定的力量繼續前進是更重要的。

 

2018 ENCATC CONGRESS會議影音紀錄:

day1: https://reurl.cc/q553E

day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_nfGXj-t1w

 

 

發表於2018 1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