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4踏上創「藝」的第9哩路:溫柔而堅定地迎接挑戰—專訪臺藝大藝政所賴瑛瑛教授

 

 

 

  【撰文 李亦晟(104級碩士班)】

            賴瑛瑛教授自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以下簡稱藝政所)創設以來,總是以最溫柔的身姿作為大家的後盾。其學、經歷豐厚,分別自日本上智大學與美國的聖若望大學攻讀學、碩士班,之後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副研究員與當代藝術館的副館長,並在臺灣師範大學取得藝術學院美術學系的博士學位。她以藝術管理的思維作為教學的基礎,鼓勵學生們在藝政所描繪出屬於自己的理想藍圖。

      

探索跨越領域的價值

 

            賴瑛瑛認為藝術管理不僅是一門新興的學問,同時也是一個跨領域的學門。其理論基礎涵蓋美學、哲學、藝術史與批評、博物館專業治理,近年來甚至延伸至策展、新媒體藝術與藝術經濟學等相異而又複雜的知識面向。但「跨越」領域也須確保所有的對話是奠基在開放的平台之上。換言之,藝術管理者得掌握多角化的理論工具、了解各方的需求考量,居中扮演整合者及協調者,以追求創新的突破。

 

            她提及藝政所的教學理念便是呼應以上的價值典範,保持著學術開放與思考彈性,確保同儕間願意相互討論、激盪,創造出具有前瞻性、與社會脈動相互契合的想法。儘管要成功建立共識的過程十分不易,甚至需要耗費許多的時間與精力進行溝通,但如此一來,卻能讓最多的人都能參與其中,並實現共同的理想。也因此,所上有許多的專案與講座,都是透過師生間的共同努力而催生出的心血結晶。

 

迎接不斷變動的世代

 

            在求學的同時,其指出不可忽略地有三項要點:「專業的知識」、「職場的技能」與「人生的態度」。研究所涉及的不單只是學理的探討,也須強調實務上執行的必要性。她認為學生應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專業上的實際操作者,並在思考的脈絡中納入藝術的深度與文化的廣度。此外,也要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待當下所追尋的方向,因而才能有更多的包容與尊重來與不同背景或是社會脈絡的人、事、物相互學習。

 

 

 

            就臺灣的藝文發展趨勢而論,當下正處在一個議題變化地如此劇烈的年代。學生們在吸納知識之餘,也應勇於走出課堂之外,去接觸多元的展覽議題。不斷讓自己的身體去接觸、去學習、去尋找值得我們去推廣的美好事物與風景,如此一來才能培養出判斷優劣的眼光,並發覺作事不同的角度與方法:像是如何將書本上的東西轉換成博物館內的實體展覽與計劃、或是與各單位募款獲取資金等等。

 

追求超脫視野的卓越

 

            賴瑛瑛期許進入藝政所的學生,能夠把自己的視野提升至世界頂尖藝文機構的水平,跟卓越學習才能讓 自身內化在其之中。而藝政所與臺灣跟國際間最好的學術單位、博物館與美術館擁有策略聯盟協定。在跟海內、外的學術單位進行合作之時,也可積極地與領導階層進行互動,之後便可以試著擬訂赴該單位實習的申請計畫,以這樣的方式,來完成銜接學術上的討論與實務上的交流。

 

            最後她則提及本所的師資在各自的專長領域都非常地投入,能夠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而老師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典範,其在專業社群的活動對學生來可供借鏡。但他們主要的工作仍是在能力範圍內的基礎給予同學鼓勵,並提供專業上的建議與參考。對於要報考藝政所的同學來說,描繪未來可能性的那支筆始終是握在自身手上,請莫忘設定好前行的目標,並溫柔而堅定地迎接每一個挑戰。

 

 

 

發表於2016 12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