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3通往世界的走廊-Avenue 8:跳脫教室空間 自主知識追求

 

【撰文 林俊翰】

  藝政所除了由老師們親自主持的各個國際研討會,研究生們也會運用在藝政所的知識所學,自發地舉辦活動。此外,還有師生共同合作策劃的文化見學團,出國看世界以取經不同區域的文化能量,類型以講座、工作坊、經驗分享為主。

 

第二屆藝術聚合論壇 當代藝術跨界的行銷(攝影 林俊翰)

 

開闢人脈網絡   藝術聚合論壇

  藝術聚合論壇,是一群熱愛、關注藝術的台藝大藝政所學生組織而成的團體。由第七屆與第八屆學長姐共同發起草創,宗旨為期盼在藝術不同場域,聚合體制內、外和理論或實務的同路人,從中獲得跨域/跨界能力,發揮藝術工作者的多種身分。

  從Polymer的詞彙來觀看,是由相當多的小分子所集結而成,逐漸積少成多而轉變為大分子。若是各樣的「分子」,不論是在學術、藝術、非體制外內、藝術生產者、欣賞評論者,皆能從中獲得不一樣的能量視野,透過舉辦論壇的對話與辯證,讓藝術能擁有更多不同層次的擴散能量傳遞。

 

藝術聚合論壇 當代藝術誇界的行銷圓滿完成(攝影 林俊翰)

 

  第九屆藝政所同學持續共同發想與企劃不同主題,主題為「當代藝術跨界的行銷實踐」,從跨領域的方式切入,談論藝術能夠做哪些方面層次的行銷,該如何使得藝術美好價值的理念,經由脈絡式、思考式、業界實際可行性來運作。自發策劃的方式,不僅可以開拓人脈、實際將天馬行空的創意具體化,也可以加強認為需要的專業類別。同時,也是提早適應團隊如何分配工作、達成共識、溝通,執行一個活動的專業能力。

  藝術聚合論壇的活動,讓同學們試著有效地組織團隊分工,會長、副會長、活動組、行政組、學術組、公關組各司其職,從研究所研讀的深層知識,更加懂得每一個組別的思考環節是密不可分,除了互相尊重、協助,還有必須懂得將舉辦活動的深度拉高,如此一來才更加符合「學中做、做中學」的雙向學習理念。實力的累積,從而在學校期間逐漸累積而成,缺乏理論知識背景,極有可能導致空泛、不具學習方向的單純娛樂性活動,研究所中所學習的珍貴理論知識,正需要如此雙向並重,發自內心的主動學習,才會懂得原來自己的缺乏是在哪些方向,盲點才有可能逐漸改進蛻變。

 

2014年日本東京見習團賴瑛瑛所長翻譯講解中(攝影:陳子建)

 

「見學」出團看世界   修行文化軟實力

  104學年度第2學期,即將再度開設「國際藝術活動專題」課程,此課程是一門具備師生合作,必須共同發想「見學」行程的參訪課程。藝政所所長賴瑛瑛說明,「國際藝術活動專題」課程,並不單純只以老師角度來安排課程的出國行程,而是師生合作方式,來進行這門課程的學習。每一個將去的參觀機構,將會運用所上的人脈資源為協助支援,實際執行的過程皆需由修課同學自行操作。

  往年,主要為計畫日本區域的相關美術館與博物館研修學習(此修課團隊曾去過六本木藝術金三角、東京都寫真美術館、東京車站Intermediatheque、東京大學交流、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神保町三堂書店),了解日本的學藝員如何將各個地方文化館、文化機構有效地推動,從中學習日本不同特色的文化理念與想法。在即將進行課程的出團規劃前,也會先行召開文化參訪的說明會,讓即使尚無研修此堂課程的所上同學,先行了解整體規劃考慮是否加入。

 

 

 

2014年日本東京見習團合照(攝影:陳子建)

 

做中學 尚未琢磨的璞玉

  見學團的行程約略一個禮拜,預定參訪的行程結束後,也穿插個人的「散策」,供同學能在共同行程後前往自己最想拜訪的地方。每一個機構的參訪,皆是由修課團隊的同學自行尋找與發想,並且針對每個機構先行撰寫出學習目標與主題、深入研究閱讀文獻資料、也對機構的背景資料加以彙整,以便當天行程能夠更為聚焦發問專業的學藝員問題。由於2016國際博物館組織Icom年會,將舉辦在義大利的米蘭,課程將會搭配年會為行程之一,並由修課同學所組成的「見習團」,共同於寒假期間開始規劃與討論。

  知名機構參訪的機會相當地難得,藝政所在國際的博物館、美術館皆有良好的人脈資源,並能與經驗豐富、現階段執行博物館、美術館的知名學藝員有良好的關係,是較能夠使對方願意挪出時間,並且與同學們分享寶貴的實務經驗之談,若是能夠從中略知一二,相信對於成為一名學藝員為目標的同學受益無窮,也是個可以納入考量的另類學習方式。
  藝政所的課程種類琳瑯滿目,不僅能夠促進同學進行多元觀點的對話與思考,同時可以培養出不同邏輯性思維,不單純侷限於傳統的知識框架。在任何課堂中,也時常安排業界講師來進行實務分享,透過「靜」與「動」相互交替的教學模式,不論是在腦力激盪、適用性、操作層面、業界接軌、行政技能,無形特色的智力開發,對於同學從研究所畢業後的整體特質,增添藝術管理專業能力與文化政策的思維。

 

 

發表於2016 0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