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林俊翰 / 攝影 林詮來 】
藝術管理期許發揮藝術在社會上最大的影響力,彰顯藝術創作的真善美,開拓眾多的觀眾共享藝術的美好。藝術管理的面向多元,從藝文活動策劃、推廣、行銷、募款到機構營運管理及相關政策法規的研討等,均屬於藝術管理的規劃及實作的範疇,目的在於開發資源有效管理以創造文化價值的良好機制與環境。目前任教於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以下簡稱藝政所)教授賴瑛瑛表示:在藝術管理的學術訓練,期許學生得以具備藝術管理人的三大特質──知識、技術以及態度,持續進行藝術管理的實踐與創新。
身為藝管人的基本特質
賴瑛瑛解釋:「以藝術價值為出發,整合藝術從生產到消費間所有發生的可能性,就是藝術管理的多元面向。」藝術管理涉及「藝術家」、「觀眾」及「政府」三大環節的溝通合作,藝術管理者需了解各方的需求考量,居中扮演整合者及協調者,人文學養及管理訓練是必要的「知識」。藝術及管理知識的範圍相當廣闊,藝術史、藝術批評、文化政策與法規、文化資產與管理、藝術經濟學等,廣泛的學術涉略有助於宏觀且客觀的視野來執行並思考藝術的運作。
「技術」不僅是將文化具體呈現出來,更是讓大眾社會能夠體會到文化的影響力。賴瑛瑛提及,藝術管理在課堂訓練上兼具理論及實務的學習。實務的訓練操作從展覽策劃、研討會、論壇、專書編輯及活動行銷等,透過相關計畫進行演練;期使研究生透過專案參與執行進行團隊組織分工合作的默契及能力養成。案例研究、專案管理及進入職場的「實習課」也是課程規劃上特別強調的。「實習課」即是要求同學進入職場實地參與工作,這是建立「技術」的必經途徑,也是增加知識、累積人脈資源的最佳時機。
態度決定高度,良好的「態度」是邁向成功之路的最大特質。賴瑛瑛親力親為以身作則,期盼藝政所的同學們,無論何時皆能保持熱情與專注,懷有一顆真誠、溫暖的心,在做人處事間尊重並關心所有參與者。
同進同出 陪伴協助
為了讓研究生在過程中一併獲取「知識」、「技術」以及「態度」的學習,藝政所在課程外加強舉辦論壇與座談,討論議題包括博物館、藝術管理、文化政策等。賴瑛瑛也廣邀國內外講者在課堂上分享經驗,希望從實務工作者的談話間讓研究生明白,當前業界的執行現況以及藝術管理的「知識」、「技術」以及「態度」。師生間密集且真誠的討論也是藝政所的特色。不管是同學的實習地點發展或者是論文方向聚焦,賴瑛瑛常與研究生們進行討論,以適時給予專業與論文的建議,她鼓勵並陪伴同學們發掘個人的潛能與學習動機,使這些動機轉變為同學們的研究動力以及致力於藝術管理工作的長遠耕耘。
人脈、經歷資源分享
賴瑛瑛不僅擔任藝政所的所長一職,同時她也是國際博物館管理委員會(ICOM-INTERCOM)的理事和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ICOM-FIHRM)的諮詢委員。對她而言,基本的理論學習很重要,在實務上的實踐也是同樣需得注重。理論與實務的綜合學習,可以讓學生以一個更為宏觀、寬大視野來看待每件事情,瞭解自己在體制結構裡,如何發揮個人專長整合資源解決問題並完成大我。
2014年6月,藝政所師生共同籌辦了一場大型的ICOM-INTERCOM及FIHRM國際年會,歡迎國內外250位貴賓在台北五個博物館舉行五天的國際大會。執行過程中,賴瑛瑛帶領研究生共同策劃執行,同學們也因而建立了工作的技能及良好的工作默契,各個小螺絲發揮至最大功效,從頻繁的行前會議,至後期的會議執行與出版宣傳等作業,所有參與者具體學習到專案的籌備、執行與溝通協調。
未來合作發展
美術館及博物館為藝術管理探討的重要一環,臺灣在博物館發展已有百年歷史,在實務上更與國際交流頻繁且博物館蓬勃發展面貌多元。賴瑛瑛正以一個長期規劃的眼光,與世界博物館各專業學會共同協商以建構一個就藝政所為中心基地的國際交流平台,此平台有助於國內外專業人士的資源整合及經驗分享。
賴瑛瑛 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專任教授、國際博物館協會博物館管理委員會(ICOM-INTERCOM) 理事、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ICOM-FIHRM)諮詢委員、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博物館管理專業委員會召集人、國立臺灣博物館館務發展諮詢委員等。曾任臺北當代藝術館副館長暨研究員、臺北市立美術館副研究員,並主持多項國內博物館建制與人才培育計劃。研究專長為:博物館管理、藝術管理、文化行政、臺灣現當代美術、20世紀現代美術。著有《當代藝術管理-藝術學的考察》、《臺灣現代美術大系-複合媒體藝術》、《臺灣前衛:六○年代複合藝術》等多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