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4【藝政星期四@基隆三月沙龍】從過港高雄看未來基隆:攝影人眼中的港都城市

黃小聞  撰文

講者:李阿明 先生 (攝影工作者;《這裡沒有神:漁工、爸爸桑和那些女人》作者)

時間:2023323 19:00-21:00

 

作為一名攝影師,當你深入群體、拿起相機拍攝,拍到的畫面是什麼?藉由這些畫面,你又想傳遞什麼樣的訊息?《這裡沒有神》的作者李阿明出生於高雄,高中畢業後考到國立藝專(現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開啟他的北漂之旅。藝專畢業,便長年待在報社擔任攝影記者,直到家裡長輩生病,才又再次回到故鄉高雄。母親過世後曾使李阿明對生活失去熱情,爾後重拾相機,來到高雄漁港當起了顧船的「爸爸桑」,在漁港各處走跳,才再度找回了生活的色彩。

 

(黃小聞攝影)

 

拋開過去,獲得嶄新的世界觀

攝影師李阿明對於漁工的生活充滿好奇,不同於以往,李阿明不再以「記者」的身份介入拍攝,而是親自下海顧船,真正地融入漁港在地的生活。當「顧船的」因為漁港環境不佳,多半為教育程度低的年長者,或是無家可歸的人。李阿明在進入名為「漁港」的田野後,看見了社會底層的辛酸血淚,比如被剝削的性交易工作者、髒亂的生活環境、不對等的勞資關係等。然而,在社會底層的漁工們卻給予李阿明最真摯的感情,外籍漁工單純直接的個性,讓李阿明看見漁工生活中的真性、情。

 

因為長期擔任顧船的工作並融入社群,李阿明也開始從漁港的人們那兒獲得了「爸爸桑」的名號。高雄漁港是台灣最大的遠洋基地,大部分漁貨的運輸、卸貨皆在此進行,因此許多大船會在港內停泊數日。顧船的就像是船隻的顧問,或大樓的保全,在船隻停留港口的空檔確保一切安然無恙。因父母是文盲,所以李阿明對於漁工直接的說話方式很能接受。李阿明表示長期相處下來,外籍漁工對自己多半都很友善,反倒是同為臺灣人的漁船公司,有時卻會給自己臉色看。

 

討海人的飄泊人生,身處異鄉的鄉愁

李阿明在拍攝漁工的日常生活後,便開啟了浪遊小漁港之旅,跑遍了臺灣大大小小的漁港。雖未在海上漂泊,卻也頗有討海人的生活意象。後來,李阿明一度跑到了泰國的普吉島,幫忙顧台灣人停泊在那裡的船。那是普吉島當地偏僻的回教漁村,所到之處皆是泰文,在語言不通、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李阿明第一次深刻體會到異鄉工作者的孤獨。相較之下,境內的外籍漁工因完全比照臺灣的勞基法規,因此在法律上較有保障,另外加上漁工們的地緣關係,在臺灣的外籍漁工多半會有自己的群體可依靠,臺灣各處也可看見以東南亞工作者為核心的生活圈。

 

用照片說故事,是李阿明最擅長的敘事手法。在漁港人事物富有很強烈的色彩,不管是漁具、漁工的膚色及船隻的顏色都具有高度的張力。因為肉眼可及之處幾乎都是人造的顏色,在拍攝上可以呈現出高反差、高濃度、高色彩的畫面。除此之外,在李阿明的觀察之下,漁工工作的姿態與身形,有時就像雲門舞者般,使拍攝出的畫面具有詩意。李阿明也說道,基隆的正濱漁港具有遠洋漁船的特色,雖然停泊的船隻不比遠洋漁港的壯觀,但在拍攝的過程中,每艘漁船都帶有一種抽象畫的美感。

 

階級意識,無所不在

即便是生性純樸的漁工們,在群體之間仍存在著階級意識。漁船上因沒有提供床鋪,因此漁工們只能在船上不同的角落小憩。夏天天氣酷熱,船上夾縫間的漁網成了最好的吊床,但因為數量有限,因此只有資深的漁工跟團體裡地位崇高的人才能睡,而船上也會分成馬來西亞、印尼或菲律賓等不同的群體。漁工生活中的潛規則,充分展現漁船上漁工們的差異性,包含國別、種族、文化、位階、資源等。

 

李阿明的攝影作品中,蘊含著些許的宗教元素,像是象徵十字架的吊繩或是形似耶穌的漁工。然而,如同書名《這裡沒有神》,李阿明在漁港走跳時體悟到的卻是存在主義的哲學精神。當業主為了節省預算,將漁工的生命置之度外;當漁工為了貼補家用,登船航向未知且無情的大海;當外籍漁工無法面對生命,而選擇投海自盡,我們究竟是面對著神,還是背對著神?「知惡而為善,才是真正的善良」李阿明感性地說道。

 

(圖片取自上下游報導)

 

攝影作品背後的不言而喻

攝影除了捕捉美的畫面之外,能不能再拍出更有意義的畫面?講座後半場,攝影師李阿明一邊播放著自己在漁港拍攝的畫面,一邊與我們分享畫面背後的故事。其中,許多照片在李阿明的構圖下,呈現出扣人心弦的震撼畫面。象徵著從生產端到消費端,透過畫面前景中散亂在地的漁獲與背景運送卡車的對比,呈現出漁業生產鏈的意象。另一張富有趣味的照片是漁工們卸貨的倒影,因為光線折射的關係,使漁工們的身形與一尾尾的鮮魚有些神似。而此次講座簡報的封面照,則是李阿明抓拍漁工從冷凍庫卸貨時,因溫差產生煙霧繚繞感的奇幻畫面。

 

(圖片取自非池中藝術網

 

攝影不單只是視覺上的呈現,而是帶有攝影師意志的影像再現。攝影師在腦海裡通常會有既定的畫面及預先的設想,因此相機只是重現攝影師腦海畫面的工具。換言之,拍照時應多思考畫面的構圖,便會發現攝影的切入點,當不同的元素結合在一起時,可以讓照片的畫面更有深度。除此之外,李阿明也提醒在熟悉的環境拍攝時,應該先讓自己沈澱,不要急於拍攝,有時在沉靜之後才能看見不一樣的角度跟構圖。試著在龐大的場合中,找到吸引自己的人、事、物,作為畫面中的主體,以此呼應攝影師的拍照主題。攝影不該只是拿起相機就亂槍打鳥,攝影機裡的視窗就是一個舞台,等待你想要的元素登場,再立即按下快門。

 

作為一名拍攝漁工的攝影師,李阿明表示當攝影師介入社會中不同的群體,在拍攝過程中,往往會看見社會底層的現實面,雖然單憑攝影難以改變他們的生活現況,但卻能讓這樣的困境跟現象被世人看見。因為攝影除了單純的記錄之外,同時也具有揭露真相的功能。

 

藝政星期四@基隆 三月沙龍

·         時間:2023  3 月,每週四晚上 7 點到 9 

·         地點:古基咖啡店 (基隆市中山一路 131 

·         費用:每人一杯飲料低消